首页

sm调教视频手机在线看

时间:2025-05-29 12:56:44 作者:国际青年“牵手”山东 邂逅齐鲁文化宝藏 浏览量:29689

  中新网济南9月6日电(吕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委员会9月6日举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专项民主监督协商会。会上,政协委员、专家和企业代表聚焦生态保护修复、深度节水控水、推进能源结构深度调整等方面建言献策,助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委员会9月6日举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专项民主监督协商会。吕妍摄

  “近年来,山东省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杨越超建议,开展关键区域农业面源污染数据调查,在不同农业种植区域设立小流域面源污染监测点。开展农田土壤氮磷流失及其对地表水、地下水的影响监测,以及稻田退水情况的调查与监测,掌握水、土壤、大气、生物多样性、农业废弃物的基础数据。利用遥感、在线水质指标监测、雷达流量测定等,建立区域化农业面源污染数学模型,为科学治理提供理论、技术支撑。

  在水资源优化配置方面,山东省政协委员、省自主创新促进中心主任李新峰建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严守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建立健全水权市场化交易机制,深化水价改革。完善节水制度体系,落实节水激励政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优化调整库(湖)固定时间、固定汛限水位的调度运行方式,解决集中弃水问题。加强雨洪资源利用,推动水库、河道多蓄多存雨洪水,治理地下水超采,建设地下水库,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科学规划推进海水淡化,推广应用海水淡化新技术,提高再生水、微咸水、矿井水利用率。

  “能源转型应按照‘量率一体’原则,同步做好电源、调节能力、配套电网规划衔接。”山东省政协委员、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发展部主任石岩建议,政企协同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成立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海上风电基地、抽水蓄能工作专班,建立政企协同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建设手续办理等问题。支持山东省内高校、科研院所、电网和电源等相关企业开展源网荷储协同发展、氢能应用等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科技攻关,促进能源产业结构升级与自主创新协同发展。

  “建立健全碳资产管理体系,碳资产管理是衡量一家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建议建立企业碳排放和碳资产考核制度。”作为企业代表,信发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学信建议,加大对企业碳资产管理交易的培训指导,使企业掌握碳排放数据核算、减排节能技术、低碳资产管理等方法要求。加快“双碳”标准体系建设,推动碳足迹、碳认证等工作与国际接轨,提高绿色低碳产品的国际市场认可度。加力支持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健全土地、财税、环境支持政策,推动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循环经济。

  山东省政协主席葛慧君出席当天会议并表示,全省各级政协要持续做好以民主监督的方式推进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围绕污染防治攻坚、绿色低碳发展、生态保护修复等统筹谋划好今后两年监督重点,开展聚焦问题更准、分析论证更深、研究力量更强的监督活动,认真梳理协商成果,推动各项决策落实落地。要切实加强和改进政协民主监督工作,始终坚持民主监督的正确方向、把牢性质定位、把握着力重点、规范制度程序,充分发挥协商式监督聚识性、建设性、包容性强的优势,促进协商与监督优势互补、一体贯通,确保民主监督工作取得实效。(完)

【编辑:刘欢】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大众汽车在华高管被驱逐?外交部回应

深入推进能源革命 专家学者聚焦助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据介绍,根据气象监测情况,今年4月下旬以来,全省平均降水量26.6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75%,截至6月13日,大部分地区连续无有效降水日数超60天,郑州等10个地市在70天以上;平均气温23.2度,较常年同期偏高1.8度。

山东各地重点项目紧锣密鼓开工 抢机遇冲刺“开门红”

据统计,自今年3月以来,杭州生育津贴“免申即享”占总办理的70%以上,大大减轻了用人单位的用工成本和产假工资支付压力,也促进了妇女就业劳资关系和谐,进一步推动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完)

“奥德修斯”着陆!时隔50多年美国航天器首次登月

正如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敖然表示,只有进行严格的版权保护,为创作人提供稳定预期,才能更好地鼓励作品创作;进一步完善数字音乐授权模式和商业模式,共同推动构建数字音乐版权良好生态。

广西法检“两长”公开开庭审理一起故意杀人案

上海2月23日电 (李秋莹)“汤圆拿铁调和了咖啡的苦和汤圆的甜,口味很独特!”元宵节前一天,返沪开工一周的李先生和朋友约在喬咖啡相聚,“今年挺多咖啡店都推出了汤圆咖啡,除了拿铁,还有汤圆美式、汤圆阿芙佳朵等等,朋友圈看到好多人都打卡了。”

相关资讯
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再次跌破10米低枯水位

以数字技术创新拓展生态环境治理路径。数字技术居于科技创新前沿,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等特征,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导力量。数字技术在生态环境治理领域的广泛运用,有助于准确识别、实时追踪环境数据,为及时研判、科学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供参考。当前,以数字技术创新驱动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议题。借助海量数据和强大算力,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手段,能够有效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的系统性、协同性、精准性,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例如,为推进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我国一些地方运用数理统计、数字模拟、基因算法、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智能手段,融合多维环境数据,着力构建从污染源排放到环境质量变化的完整数据链,为在环境污染防治中实现精准溯源和精准预测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在水环境治理方面,一些地方利用鱼类多样性智能监测系统,实现水下主要鱼种的动态监测与识别。运用浮游植物智能鉴定系统,实现藻类的AI图像识别与统计分析,显著提高了浮游植物鉴定效率。实践证明,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具有高度专业性、协同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生态环境治理装上了高效监测、主动预警的“千里眼”“顺风耳”,提供了科学分析、有效应对的“智慧脑”“灵巧手”,丰富和拓展了生态环境治理的路径。

热门资讯